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不只是微出血疑难

论坛导读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在老年人的大脑中是一种常见的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于颅内微血管(软脑膜动脉、皮质小动脉、毛细血管)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组异质性较高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Aβ的清除能力下降,同时很多患者的发病与遗传也息息相关。临床可以表现为脑叶出血、认知功能障碍、快速进展性痴果、脑淀粉样发作等不同亚型;中老年以痴呆、精神症状、反复或多发性脑叶出血起病者要考虑;CAA尚无特异性治疗。

病例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49(06):+)

病人,女,81岁。既往高血压、房颤病史,曾出现过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此次因“反应迟钝1年,加重20d”入院。神经系统查体:BP21/12KPa,心律不齐;神志清,言语欠清;右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可,无震颤,双侧痛觉对称存在,病理征未引出;颈软,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10分(文化水平文盲)。

颅脑CT和MRI示血管性脱髓鞘、脑萎缩(图1①、②)。头部MRA未见明显异常(图1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见弥漫多发斑点状低信号影(图1④~⑥),考虑为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改善认知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①CT示双侧脑室周围斑片状低密度影;②MRIFlair像呈高信号影,脑室系统扩张;③MRA未见明显异常;④SWI示双侧小脑半球多发顺磁场物质沉积;⑤、⑥SWI示双侧大脑半球、双侧基底核区及双侧丘脑可见弥漫多发斑点状低信号影。

知识延伸

病理机制

脑淀粉样蛋白血管病(CAA)是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脑皮质、皮质下、柔脑膜中小血管的中膜和外膜,使得血管壁弹性减弱并易断裂从而导致脑血管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老年和AD是CAA的危险因素,同时CAA还有其他遗传性。CNS淀粉样物质沉积有三种类型:1.老年斑的淀粉样核心;2.小动脉和微小动脉壁类淀粉物质;3.毛细血管、微小动脉壁及其周围脑实质的淀粉样物质,而后两者统称为CAA。CAA由于淀粉样物质在脑膜、皮质和皮质下小动脉壁内沉积,导致小动脉中层和外膜被淀粉样物质所取代,因而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弹力膜破碎破坏,血管壁失去正常功能,血管壁坏死,有时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后可致脑内出血,这是自发性非高血压病脑内出血的原因。

临床表现

CAA作为脑血管病理现象可致多种临床表现,也可无症状。散发性CAA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和痴呆、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损害等。

脑出血是CA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通常是皮质及皮质下等区域,可表现为大面积症状性或点状无症状性,具有多发性和反复性的特点。CAA病人也可以出现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该症状可能与出血相关。CAA的其他临床症状还表现为痴呆症,25%~40%的CAA病人痴呆可能比症状性脑出血出现的更早,本例病人的首发症状即为认知功能下降。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类型:

1.急性脑叶出血

是CA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CAA可导致所有脑梗死亚型的高复发风险。近期一项研究表明,36%的散发型CAA患者在第一次出血后随访5年内发生了脑出血的复发。CAA的另一个重要的症状即是认知障碍。CAA相关的认知障碍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影响执行功能和处理速度。目前研究表明,脑表面铁沉积、皮质萎缩、脑微出血和年龄都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2.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Transientfocalneurologicalepisodes,TFNE)

又称为淀粉样发作(amyloidspells),是CAA的另一临床表现,最初被认为是TIA。TFNE特征性的表现为:短暂性(通常30min)、反复发作的、刻板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等,其中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播散性的感觉异常,通常从手指向上肢近端蔓延,符合感觉皮质分布特征。上述症状可短时间内完全缓解。目前研究表明TFNE可能和脑表面铁沉积以及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3.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ri)

是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少见临床表现,是软脑膜及脑血管Aβ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减退、头痛、行为改变、发作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

CAA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皮质-皮质下大的或微小的出血灶、脑白质病变和脑萎缩,可单独或同时出现。目前,除常规颅脑CT、颅脑MRI等检查外,SWI序列因能够发现更多的微小出血灶被更多地用于临床,对于诊断CAA有更高的敏感性。脑出血性表现包括白质高信号(WMHs)、皮质微梗死(CMIs)、半卵圆中心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CSO-DPVS)。CAA-riMRI表现为T2或FLAIR单发或多发片状或融合的白质高信号。

临床诊断

临床患者有高龄、有痴呆症状、多灶性、再发性或皮质下脑出血、无明显或仅有轻度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征象,在排除其他原因高度考虑CAA。确诊靠病理。

CAA的诊断必须依靠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证据。

①明确的CAA:尸检结果显示脑叶、皮质或皮质-皮质下出血和伴有严重血管淀粉样物质沉积的CAA,无其他病变。

②病理学证实的CAA:临床症状和组织(清除的血肿或皮质活检标本)病理学观察显示脑叶、皮质或皮质-皮质下出血,或仅有某种程度的血管淀粉样物质沉积的CAA,无其他病变。

③很可能的CAA:年龄≥55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显示局限于脑叶、皮质或皮质-皮质下(包括小脑)多灶性出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④可能的CAA:年龄≥55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为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单个脑叶、皮质或皮质-皮质下出血,排除其他引起脑出血的原因。

由于很难获得组织学证据,目前临床推荐的诊断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波士顿标准。

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能延缓CAA的进展,预后通常较差。目前对CAA的临床处置主要在于预防及处置偶发和复发出血事件,特别是降低ICH危险性、避免可诱发出血的各种因素。治疗包括预防脑出血复发,控制血压,处理颅内高压,控制癫痫发作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禁用或慎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综合考虑CAA病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危险-效益比。

综上所述,对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血管性脱髓鞘、脑萎缩,即使没有发现症状性脑出血,也要考虑CAA的可能,建议常规行颅脑SWI检查给予诊断和排除诊断,对该类病人应禁用或慎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更多精彩阅读

年终大盘点

帕金森病十大研究进展

睡眠医学十大科学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AIS)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规范导读

秋冬来临,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症(SAD)

清醒梦(LucidDreaming)

从现象学到认知神经科学

影响肝豆状核变性预后康复的关键因素

青少年抑郁与睡眠剥夺有关

心理漫谈

婚恋情感中的安全感缺乏

神经科学论坛

最新神经科学信息分享平台

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疾病联络会诊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wqq.com/cxfl/1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