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艾司氯胺酮在脑出血患者术后I

病例点评

患者系孕中期女性,自发性枕叶脑出血破入脑室,继发性癫痫,经CTA检查发现出血的根本原因为枕叶血管畸形。

紧急开颅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切除及脑室外引流手术,并同时剖宫产。术后影像学评估见血肿清除及畸形血管切除效果均满意,未见明显脑水肿或幕上脑室积水现象。术后给予以“控制颅内压,保持灌注压”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措施,患者GCS评分稳步恢复,期间贯彻目标导向性镇痛镇静策略,术后第三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28天康复出院,基本未遗留神经系统长束损伤的症状体征。

对颅脑手术术后患者如何实施镇静镇痛是临床工作中一个常见的难点问题,如何在保持患者不躁动、脑耗氧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还能有效观察患者意识水平?对ICU的此类患者管理水平是个挑战。

鉴于该患者术前GCS评分高于8分(10分),提示脑功能受损程度并不十分严重,术后复查CT也见手术清除血肿的效果良好,主管医生选择了轻度镇静,间断唤醒的管理策略,在评估工具指导下,精确调控镇静镇痛程度,使得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顺利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通气延长和ICU滞留,节约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风险。

艾司氯胺酮的出色镇静镇痛作用,特别是其不影响呼吸驱动的优势在此病例上得到充分体现,虽然缺少ICP监测的数据(术前GCS评分10分确实并非进行ICP监测的指征),但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转归判断,并未引起颅压增高等不良反应,为同道们今后在对类似患者制定镇静镇痛方案时提供了新思路和良好示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wqq.com/jbzl/1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