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医生值班猝死卫计委号召学习,医护
卫计委号召学习猝死医生,医护人员感到恐惧
文︱淅水来源︱三甲传真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摘要
一名年轻的医生因劳累过度而猝死,医院不该反思自己的值班制度、用工制度吗?谁来为猝死的医生负责?不负责,不追责,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医生前赴后继猝死吗?
卫计委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向猝死的医生学习,学习什么呢?是学习怎么又好又快地去猝死吗?
据
六安身边事消息:方培虎,男,年5月生,本科学历,执业医师,年到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是医院外科临床骨干医师。年12月15日,方培虎同志值主班。下午5点左右,在医院待产的一孕妇,由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需要立即剖宫产,方培虎和同事为该孕妇做了剖宫产手术,下手术台已经到了7点多。医院食堂急匆匆吃了工作餐后,应长青村一村医要求,他又骑上摩托车赶到丁集镇街道一癌症术后患者家中,为患者拔除手术导管。基层卫生院临床工作繁忙,方培虎同志处理好当班事务回外科值班室休息时已到16日零点42分,方培虎倒在值班床上就再也没有醒来。方培虎医生年仅31岁。当地卫计委发文,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向他学习。
对卫计委这样的决定和号召,既感到悲哀,又感到恐惧。
悲哀的是,一名年轻的医生因劳累过度而猝死,就这么算了?作为医护人员的上级主管部门难道就真觉得医生猝死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与自己无关?医院不该反思自己的值班制度、用工制度吗?谁来为猝死的医生负责?不负责,不追责,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医生前赴后继猝死吗?
恐惧的是,卫计委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向猝死的医生学习。学习什么呢?是学习怎么又好又快地去猝死吗?我们的一些官员,医护人员活着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和你谈,只会给你画个大饼。好了,现在医生死了,他们还要用你的精神去鼓励别人继续过劳猝死?
也许这么说,官员们会很委屈地认为我们真不是这么想的。那你们不是这么想的,都想什么了?你们想到猝死的医生平时所承受的山一样的工作量和压力了吗?如果想了,绝不会发出这样愚蠢的号召。你们想到猝死医生背后支离破碎的家庭了吗?如果想了,绝不会发出这样愚蠢的号召。你们想到还有千千万万像猝死的医生一样还在苦苦支撑的医护人员了吗?如果想了,绝不会发出这样愚蠢的号召。
没想!为什么没想?因为在我们一些官员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医护人员,制定政策文件没想过医护人员,安排部署工作没想过医护人员......典型的官僚主义!
对这样一份学习号召还能说什么呢?医护人员的回应是:不想学!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社会,需要这样的好医生。但是也因这样的医生而感到悲痛,既是其家庭的灾难,也是社会的损失。
第一,导致医生猝死的原因,首先是长期的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且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医生也是血肉之躯,也经不起这种长期高负荷工作。医生每天都是拿自己的健康换取别人的健康,他们救死扶伤,却保障不了自己生命安危,希望有更多的人一下医护人员的健康!
第二,医疗资源紧张是个不争的事实。医护资源需及时丰富,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大力培养优秀医护人员,分担工作压力,既有利于患者及时就诊,又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
第三,增加医护人员的休假时长。国家法定节假日,医院值班的,没有得到正常的休息。一年天,可能有医院工作,医护人员急需正常的节假日。
第四,应改变既往的值班制度。在国内常见的一种值班方式是24小时全天值班,从早上8点(实际可能7点就开始了),到第二天8点下夜班,但实际中可能要第二天的中午甚至下午才能下夜班,如果遇到急诊手术,可能连续48医院。这种“白连夜、夜连白”的值班制度,长期下来,往往给医护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
第五,给医护人员定期体检。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防微杜渐。
第六,请病人们多一些包容。医患矛盾的加剧,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学医。而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难,需要多年的学习、历练和付出,病优质的医疗资源短缺,又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医患矛盾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医患之间多一点包容,少一分猜疑,世间才会有更多的爱。
第七,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医生也是人,也需要柴米油盐,减轻医生的生活负担,让医生在愉快的心情中为老百姓看病。
愿方医生一路走好,天堂不再有加班!
相关文章
中国需要的是活着的医生,不是殉职的英雄
文︱烧伤超人阿宝来源︱烧伤超人阿宝
方培虎并不是唯一一个积劳成疾的医生。
在医疗这个行业,因为积劳成疾而倒下的战友,已经太多了。
就在裕安区卫计委向方培虎学习的通告发出仅仅2天后,医院,我们又倒下了两位战友。
年1月27日上午,儿科郭佳丽医生连续参与三个重症患儿的抢救后,突然倒在患儿床边,诊断脑室出血,抢救后在神外icu。郭医生目前生死未必,其孩子只有2岁。
年1月27日中午,儿内科年轻规培医生陈龙突然倒下,确诊为脑炎,目前生命危在旦夕,在icu抢救。在此之前,他已经多日连轴转,不医院。几天前他就出现了发烧、头痛、头晕等症状,但一直在坚持工作。
在倒下之前,他们已经在人体的生理极限上高强度的工作和很长时间,他们每人每班要看名患儿,几乎是在拿自己的命去换取患者的健康。
他们比方培虎幸运,因为抢救及时,两人的性命保住了。但是,一个脑室出血一个脑炎,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医生执业生涯,能不能在继续穿着白衣救死扶伤,尚无法断定。
在往前,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医务人员猝死的报道:年1月9日,医院一名麻醉科医生,在值班过程中猝死;年2月10日,医院的一39岁的医生“发生猝死”,曾连续24小时上班;年3月27日,医院麻醉医生邓某猝死家中,年仅25岁;年4月16日,医院医院停车场,不到30岁;年5月10日,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彭英雨突发疾病猝死,年仅37岁;年6月10日,医院骨科罗斌主任值完夜班后倒在了小区地上-----
他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子女,都是配偶的爱人,都是子女的父亲。
在单位是一根草,在家里是一片天。
对于旁观者而言,他们只是陌生的名字。对父母爱人子女而言,他们的倒下却无异于天塌地陷。
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并不容易。
一个优秀的医生,需要五年的本科教育,再加上上级医生指导下五到十年的磨练,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足以独当一面的医生。
方培虎医生今年31岁,刚刚开始步入执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他本可以用此后几十年的医生生涯,去救助无数的患者。
他的英年早逝,是个人的不幸,是家庭的不幸,是医院的不幸。
同时,也是患者和国家的不幸和损失。
而造成这种不幸和损失的根源却是令人心碎的四个字:积劳成疾。
我们沉痛悼念方培虎医生。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悼念!
救死扶伤需要的是活着的医生,为13亿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障靠的不是死掉的英雄!
比悼念死者更重要的,是反思,是追问,是亡羊补牢,是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是让医生们能够好好活下去去为老百姓治病!
年,北京青年报曾针对医生过度疲劳展开过一次调查。
该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医生中:八成医生中午休息不超过半个小时,甚至不少人午饭及午休时间只有10分钟。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我们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有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他们有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他们有没有定期体检?他们有没有带病工作?他们有没有过度疲劳?他们有没有积劳成疾?
如果我们医生们的身心健康长年的,大范围的,普遍的得不到保障。那么,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问题又该有谁负责解决?又该如何解决?
如果我们只知道悼念和学习,而不知道反思和追责,那么,这样的悲剧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优秀的医生们要么倒下,要么离开。医疗行业将人才凋零,后继无人。全国人民的健康将无法得保障。
这不是危言耸听,儿科急诊那长长的候诊队伍,就是最清楚的证明。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即将突破一万美元的大关,我们早已经脱离了一穷二白的贫困年代,我们本不该让那么多的医生“积劳成疾”,不该让那么多的战士倒在战场!
我们的神舟能上天,我们的玉兔能登月,我们的航母能下海。
难道,给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就那么难?
中国需要的是活着的医生,不是殉职的英雄!!!
看完了?有意见想发表、分享?那就添加龙子石(号lzs)为好友,拉你去"干货精选读者群"摆龙门阵!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好文背后是艰难付出,识别下面打赏小编,金额随意
好看的文章不见了咋办?
加入《干货精选知识圈》,可看消失干货(含禁书),内容更劲爆
长按识别后干货精选
读者群已经组建,长按识码加好友后入群
告读者
《老安干货》与《干货精选》系兄弟号,《老安干货》侧重劲爆题材+经济+投资(含股市楼市理财),欢迎同时《老安干货》。
长按识别后老安干货
商务合作请加(注明“商务合作”)
热门干货
就是他们的理论造就巨大贫富差距让国企职工处境悲凉︱清华教授炮轰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
两本退休证
房峰辉与郭伯雄︱一声姐夫上了位!
房产税能把贪官大批送入监狱吗
以厦门为例︱高房价是因为土地稀缺?不,制度使然!
我们要免费医疗,你却送来“家庭医生”
绝对超出您的认知︱一张图透析中国百姓缴税明细
《芳华》之外:邓小平为何铁心要打越南?
毛泽东的谋略:釜底抽薪击败最强政治对手
咪蒙想让法庭杀死一个杀人犯,这没有错
新疆人口演变史︱北疆都是“平准”后迁进的移民,大家彼此彼此
中朝边境小镇的民间细节︱0余户小区,住户已不到40户
跟中国决裂?金正恩下令在中朝边境建第二条38线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寻常性白癜风- 上一篇文章: 病牛消化不良,长得慢,腹泻及便血,想知道
- 下一篇文章: Neurology脑室出血后的CSF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