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侧脑室前角未分化血管外皮细胞瘤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s)较为罕见,占颅内所有肿瘤比例不到1%。该肿瘤侵袭性强,且易转移、复发,好发于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和颅底,也可见于鞍区、松果体区。但发生在脑室内者罕见,鉴于其罕见情况且与其他疾病有重叠特征,术前往往难以考虑到脑室内HPC的可能。
来自印度SriSathyaSai高等医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的Avinash教授报道一例发生于侧脑室前角的成人未分化血管外皮细胞瘤,文章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ofClinicalNeuroscience杂志上。希望大家从中借鉴诊治经验,遇到类似的病人能够在术前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0岁,头痛、间歇性呕吐2周,眼底检查示双侧视乳头水肿,增强MRI示左侧侧脑室前角内3.3×3.2×3.2cm混杂强化信号灶(图1)。病变向右推挤透明隔、压迫室间孔,形成脑积水。病变区T1高信号伴流空信号,室周T2高信号。DWI示局部区域受限、表观弥散系数(ADC)高值,而SWI示广泛高信号。MRS示N-乙酰天冬氨酸减少、胆碱/肌酐比值增加和脂质-乳酸高峰。
图1A:轴位MRI的T1示左侧侧脑室前角内3.3×3.2×3.2cm等高信号,病变向右推挤透明隔、压迫室间孔,形成脑积水;B:轴位T2示左侧侧脑室室周高信号、病变区伴多个流空信号;C、D:DWI示局部区域受限、表观弥散系数(ADC)高值;E:SWI示广泛高信号;F:增强MRI示病变混杂高信号;G:MRS示N-乙酰天冬氨酸减少、胆碱/肌酐比值增加和脂质-乳酸高峰
左额顶开颅、两半球间经胼胝体入路,凝固其后脉络丛及分支血管后全切该血管性肿瘤。
组织病理学检查(图2)表明为椭圆形饱满细胞与裂隙样梭形细胞在血管肿瘤细胞中分布,呈多核细胞形态,免疫组化表现Vim强阳性,细胞角蛋白弥漫弱阳性,S-、CD34肿瘤细胞呈局部弱阳性,GFAP、EMA、desmin、CD31呈阴性。总体病理特征符合未分化HPC(WHOⅢ级)。
图2A:石蜡切片显示肿瘤细胞之间存在鹿角状血管;B:局部呈坏死病灶(星形标识),存在有丝分裂活动(直箭头)(HE染色);C:CD34呈阳性;D:EMA上网状蛋白呈阴性。(所有图片×)
术后MRI证实肿瘤全切除(图3)。
图3术后增强MRI的T1显示病灶全切除
予辅助放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编辑:程培训
医学时间发布最新版啦,专题「订阅」上线了,界面体验也在不断提升,长按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 上一篇文章: 脑出血的病因你真的熟悉那你知道它吗
- 下一篇文章: 弥漫张量成像有助于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