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日常非药物治疗法
7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过去曾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或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临床特征,并伴有动脉、心脏、脑和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病症。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其次与年龄、职业、环境等因素也有密切联系。此外,家族性高血压病史、肥胖症、高脂血症、高钠饮食、嗜烟、酗酒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此外,高血压也是某种病症的一种症状表现,如肾脏病症、内分泌病症、颅内病症等均可发生高血压症状,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证候、病程、转归及其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头痛”、“眩晕肝风”、“中风”等病证范畴。
1、掌诊
(1)第三线尾端向地丘(坎位)方向延伸。
(2)无名指下见出现两条平等的第六线(干扰线),并伸向第一线处。
(3)酸区见出现扩大性改变。
(4)大鱼际部肌肉见出现隆起样变,掌面颜色见出现鲜红色变。
2、甲诊
(1)观察可见:大多数患者见出现短甲状变。尤其是双手拇指甲,大多见出现扁平的阔甲状变,并见出现短小而坚硬状改变。
(2)甲半月较正常人偏大,甚至可达到或超过整个指甲的1/3左右。
验方一
1、取穴:手穴合谷、阳谷、神门、阴郄、十宣穴。
2、操作: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施以中等强度刺激,平补平泻法行针,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作间断行针。每日或隔日施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
3、主治:高血压。
4、疗效:临床应用,皆能取效。但若必要,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
5、注意事项:注意休息,节制房事。生产、生活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波动。注意保护好头部,不做突然或强烈的运动。
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炙煿的食物。
验方二
1、取穴手针穴心点、肝点,以及经外奇穴八会、虎口穴。
2、操作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施以中等强度刺激行针,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做间断行针。每日或隔日施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
3、主治高血压。
4、疗效临床应用,皆能取效。
5、注意事项:注意休息,节制房事。生产、生活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波动。注意保护好头部,不做突然或强烈的运动。
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炙煿的食物。
验方一
1、取穴:手穴合谷、内关、阴郄穴,以及全息穴中的头穴、颈肩穴、心肺穴、下腹穴、肝胆穴。
2、操作:施治部位常规消毒后,按常规操作。拿捏或按揉合谷、内关、阴郄穴区各次;掐按上述全息穴各~次。每日按摩1或2次,持续施治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若血压恢复正常,手部按摩可改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
3、主治:高血压。
4、疗效:临床应用,其效较佳。
5、注意事项注意休息,节制房事。生产、生活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波动。注意保护好头部,不做突然或强烈的运动。
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炙煿的食物。
验方二
1、取穴:血压反应区、心包区、高血压治疗点、肾经,以及手穴中冲、少冲、十宣、合谷穴。
2、操作:施治部位常规消毒后,按常规操作。按揉心包区;推肾经;点掐血压反应区、高血压治疗点、中冲、少冲、十宣、合谷穴。每日或隔日按摩1次,30天为1个疗程。
3、主治:高血压。
4、疗效:临床应用,可取疗效。
5、附注:顺其手掌的第一线(天线、感情线)按摩,也可获效。
1、药物:取“夏菊汤”(夏枯草、野菊花、连翘、钩藤、灯心草各30克)。
2、用量与用法:每日1剂。加清水适量,煎煮后,取药汁倒入洁净的盆内,待药温适宜时温泡双手。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次为1个疗程。
3、主治:高血压。
4、疗效:具有清心平肝的功效。故临床应用,其效颇佳。
5、附注:并可取钩藤、牛膝各30克,煎取药汁后浸浴双手,其效亦佳。
1、取穴:内关穴。
2、操作:采用磁盘缝于布带之内,佩戴于一侧的内关处,可连续使用,也可根据降压情况调整佩戴的时间,一般1~3个月为1个疗程。
3、主治:高血压症。
1、药物:取“麻萸膏”(蓖麻仁50克,吴茱萸、牛膝各30克。先将蓖麻仁捣烂,后2味共研细末,和匀后再捣烂如泥成膏,备用)。
2、用法:临用时,每取药膏20克,贴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区(或加贴敷双足心涌泉穴处),外以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可改为每周2次,以巩固疗效。
3、主治:高血压。
4、疗效:具有引火归源、降压止晕的功效。故临床每用,皆可取效。
1、取穴:二间穴,正坐横肘立掌,半握拳,示(食)指桡侧(手背面与掌面交界线的赤白肉际上)示(食)指掌指关节的前缘处,即示(食)指第一节指骨底前凹陷中取穴。
2、操作:施以艾炷灸法。每次施灸3~5壮,每日1次。
3、功效:通经活络,解疼镇痛。
4、主治:高血压性头痛。
1、取穴:关冲、掌心、神门穴。
2、操作:取白芥子5粒,以医用胶布贴压上述3穴区。其中,掌心贴压3粒,其余两穴各贴压1粒。
3、功效:疏肝、明目、降逆。
4、主治:高血压症、脑晕、呕吐等。
高血压的哪些事白殿风病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上一篇文章: 经典问答生长激素缺乏症发生的病因有哪
- 下一篇文章: 经验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