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相聚话围产,共谋学术新发展201

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重庆医院承办的年重庆市围产医学学术年会于年6月18日在重庆雾都宾馆盛大拉开帷幕。本届会议主题将围绕围产医学领域新进展和新观点进行讨论,大会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产医学领域进行大会讲座。来自全国各地妇产科专家汇聚一堂,第一妇产有幸参与其中,全程跟踪报道,为大家带来第一手权威资讯!

本次大会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重庆医院承办,大会主席由重庆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医院妇产科主任漆洪波教授担任。

漆洪波教授表示感谢各位尊敬的领导,专家及全体同仁,在初夏的美好季节莅临重庆,参加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重庆医院承办的年重庆市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漆洪波教授接下来介绍了莅临会议的领导及专家。

刘兴会教授

中华围产医学会侯任主任委员

刘兴会教授首先表示非常高兴能参加对年重庆市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近年来重庆市围产工作在漆洪波主委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做了巨大贡献。最后刘兴会教授代表中华围产医学会预祝大会成功举行。

周红秘书长

重庆市医学会秘书长

周红秘书长首先代表重庆市医学会对大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及妇产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回顾了国家近期对科技工作、医学工作最新的政策与指示,希望各位专家、同仁一起努力抓住我国科技大发展的潮流一起为建国年达到科技强国的目标奋斗。

范宏连处长

重庆市卫计委妇幼处处长

范宏连处长首先代表重庆市卫计委妇幼处对祝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表示欢迎,对奋战在临床第一线的妇幼工作者表示慰问。接下来范宏连处长回顾了几年了重庆市妇幼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未来工作重点开展的项目,分析了二孩政策开放后妇幼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妇幼工作的美好明天奋斗。

刘兴会教授

医院

演讲主题:早期早产的临床处理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即-天)分娩;此时分娩出的新生儿体重为0-g,称为早产儿,妊娠20周-28周的早产是极早期早产,妊娠28周-32周的早产是早期早产,妊娠32-36周是轻型早产。刘兴会教授介绍到,全世界每年近万婴儿死于早产及其相关并发症,对于早产重在预防,预防早期早产的主要措施:1.一般性预防;2.特殊类型孕酮的应用;3.宫颈环扎术。早期早产的治疗措施包括:1.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2.宫缩抑制剂;3.硫酸镁作为胎儿神经保护剂;4.抗生素的应用;5.紧急宫颈环扎术。

刘兴会教授最后总结到:1.对于妊娠24-34周在7天内有早产风险的患者推荐使用单次剂量的糖皮质激素;2.孕32周前,使用硫酸镁保护神经有效;3.一线缩宫抑制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阻断剂和NSAID类药物使用时间为48小时以赢得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4.宫缩抑制剂维持治疗并无益处;5.不推荐对胎膜完整的早产患者使用抗生素;6.对于妊娠34周前仍有早产风险的患者在7天前使用激素促胎肺成熟,再给予单次剂量的糖皮质激素;7.不推荐对早发的患者卧床休息的水化治疗。

陈敦金教授

广医院

演讲主题:从“羊水栓塞诊治指南”中认识产后出血危重患者中的问题

陈敦金教授首先回顾了各国指南及教科书中对羊水栓塞的描述,指出其中的区别和可能存在错误的地方,强调羊水栓塞是一个排他性诊断,临床诊断更重要。羊水栓塞治疗治疗原则是:1.尽快分娩;2.左右心衰救治;3.凝血功能的纠正;目前经过努力目前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已经很大降低,但仍需继续努力。陈敦金教授还分享了产后出血的相关最新知识,产后出血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1.缩宫素的使用;2.抗生素的使用;3.血液制品使用。根据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指南认识,目前指南存在的问题在于强调技术、轻管理。对于产科重症孕产妇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4要2难”,解决了产科重症孕产妇的问题,临床要做到“防”--患者分类管理;“慎”--时刻准备可能的并发症;“治”--通过多学科合作等措施救治患者,纠正血容量、组织氧含量、凝血功能。

余加林教授

重庆医院

演讲主题:新生儿早发细菌性脓毒症的再认识

余加林教授分享了新生儿早发细菌性脓毒症的再认识,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体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之前对于新生儿早发细菌性脓毒症的认识存在了很多误区。余加林教授分享了美国、欧洲等对新生儿早发细菌性脓毒症的资料,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非特异性检查:1.白细胞计数:出生后12小时以后采血的结果较为可靠WBC增多(≤3天或者WBC>25*10^9/L;>3天者WBC>20*10^9/L,或WBC减少(<5*10^9/L)更有诊断价值;2.白细胞分类: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I/L≥0.16有价值;3.C反应蛋白,为急性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及较灵敏的项目,炎症发生6-8小时后即可升高≥8ug/ml,Hs-CRP≥3mg/L;4.血小板计≤*10^9/L;5.降钙素(PCT)≥0.5ng/ml。余加林教授总结到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确诊标准: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2)如果血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者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1)非特异性检查≥2条;(2)血标本病原菌抗体或DNA检测阳性。

漆洪波教授

重庆医院

演讲主题:“选择性”在产科的应用和滥用

“选择性”英文是“elective”,这个词在产科应用非常丰富,因为产科许多是可以选择的,“elective”在产科的应用主要包括:宫颈环扎的选择、剖宫产的选择、会阴切开术的选择、终止妊娠的选择等方面。

1.宫颈环扎术应用较多,体格检查的指征仍然很重要,病史联合超声检查,非常必要,可避免宫颈环扎术的滥用。仅仅凭借多胎妊娠,宫颈长度小于25mm或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宫颈缩短,但无其他早产危险因素,或患者提供的LEEP治疗史、宫颈锥切史,就启用宫颈环扎术就属于滥用。2.剖宫产的指征:指南上关于剖宫产有各种指针,但严格地讲都不是绝对的剖宫产指征还有很多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因此对初次剖宫产的产妇没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应避免使用“选择性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不仅仅降低母亲选择的剖宫产,而是对要求顺产的母亲产程中减少干预,从而减少首次的剖宫产。3.前次剖宫产后分娩方式的选择:绝大多数前次剖宫产后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仅很少量孕妇选择阴道试产。前次剖宫产孕妇有三种可能结局:剖宫产后经阴道试产成功,应阴道分娩;TOLAC失败,行再次剖宫产;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D。分娩方式的选择滥用包括一律剖宫产及TOLAC滥用。4.选择性引产:引产的主要适应症包括:妊娠已达41周或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体和病严重疾病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胎膜早破,胎儿及其附属物因素。选择性引产的滥用:没有引产指征,干预过多,并发症多;不选时机的引产,干预过早,成功率低;宫颈不成熟的引产,成功率低,并发症多。5.选择性会阴切开:现在缺少高质量的证据推荐会阴常规切开还是常规不切开,研究显示,选择性会阴切开优于常规会阴切开,常规会阴切开不能预防盆底损伤导致的大小便失禁。选择性会阴切开的指证:需要加快第二产程;自然裂伤可能性大;不可靠胎心图形;手术阴道助产(产钳、胎吸);肩难产。总之,为了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产科应规范使用“选择性”这一术语。

史源教授

医院

演讲主题:中国新生儿临床研究现状

临床医生除了需要做好临床诊治工作,还需要进行和重视临床科学研究。史源教授介绍了我国新生儿研究的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后的美好展望。我国目前在新生儿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每年发表相关SCI文章超过篇,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进行临床研究的目的不是发表论文而是为了新生儿更好的结局,但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我国新生儿不良率还是很高。史源教授指出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缺少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中国存在弃婴的问题、缺乏跟踪随访、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距巨大。但我国新生儿医生克服巨大困难仍然取得巨大成就,史源教授以新生儿气管插管的研究为例,指出根据我国的研究新生儿需要避免气管插管,尽早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大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用更温柔的方法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新生儿取得更好的结局。史源教授接下来介绍了NIPPV,nCPAP等先进技术,介绍了我国新生儿医生在保护新生儿大脑及神经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成就。

郑英如教授

第三医院

演讲主题:妇产科危重病人的识别

危重病人是指存在生命危险的高风险疾病的病人,郑英如教授指出妇产科虽然危重病人多,但经过恰当的治疗有可能恢复,处理妇产科危重病人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郑英如教授将急危重症疾病总结为“六衰”,包括:脑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各种休克;衰竭的脏器数量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当出现两个以上功能衰竭时称“多器官功能衰竭”。识别危重病人首先要重视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八征”:T、P、R、BP,C(神志)、A(瞳孔)、U(尿量)、S(皮肤黏膜);其次要重视患者的体位;第三要重视临床检验、影像、超声、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应用。当出现了危重症患者时首先要进行评估严重性,重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重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对危重症病人,复苏的基本原则就是ABCs: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

张华教授

重庆医院

演讲主题: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产后出血的风险

张华教授分享了关于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及产后出血的讲座,张华教授指出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具有争议;子痫前期患者心脏指数(CI)低,最高也达不到正常孕妇的平均值,且变化范围狭窄;剖宫产可能加重子痫前期的病情,导致因心搏指数(SI)降低引起的CI降低;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肺水肿的风险增加;血液浓缩是子痫前期的显著特点,对无蛋白尿的妊娠期高血压,血容量变化与正常差异不大。张华教授接下来介绍了腹主动脉阻断术(AAC),腹主动脉阻断术(AAC)能有效地预防性控制和减少其阻断平面以下外科术中致命性大出血,保证其阻断平面以下的各种手术得以在基本无血视野下安全进行,产科手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范围位于髂总动脉分叉近端2-3cm,对肾脏、卵巢血供无影响,不会造成肾脏及生殖系统缺血改变。张华教授结合一例具体子痫前期患者病例,分享了这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及产后出血的风险。

王宇明教授

医院

演讲主题:育龄期HBV感染女性的管理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HBV感染与妊娠的相关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王宇明教授指出我国育龄期女性中约有8%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3为慢性乙肝患者。HBV患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其中宫内感染发生率约为2-15%,主要发生在妊娠第三期。王宇明教授最后目前到:1.我国已经常规开展接种(疫苗+HBlg)使母-婴传播率已经大降低,但尚未完全解决母-婴传播问题。2.妊娠后期采用妊娠B级NUCsLdT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十分满意,值得推广;采用TDf也初步获得同等效果,但循证医学证据不多。3.用药时机以24-32W为宜,但此后仍可采取补救用药。4.顺产与母婴喂养均无不良影响,值得提倡。5.考虑到胎盘可透过HBV-M,新生儿血液或者胎盘呈阳性结果时不可作出感染诊断。6.NUCs阻断效果的判断以半岁为宜。7.在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以后,偶尔存在水平传播,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真教授

第三医院

演讲主题:胎心监护的临床解读

电子胎心监护(EFM)作为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生胎儿宫内缺氧,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李真教授指出正确解读胎心监护图形对减少新生儿惊厥、脑性瘫痪发生,降低分娩期围产儿死亡率,预测新生儿酸中毒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术等产科干预措施非常重要。胎儿心率基线图无胎动、无子宫收缩影响时,10分钟以上的平均FHR水平,正常胎心率为-次/分,大于次/分为心动过速,小于次/次为心动缓。胎心率的变异包括加速变异,减速变异,及正弦波形,其中减速变异又可以分为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延长减速;李真教授教授结合图形分析了各种胎心率图形及临床意义,强调胎心监护结果的判读需要结合信息要素综合分析。

李笑天教授

复医院

演讲主题:硫酸镁在产科的应用

硫酸镁在临床应用很广,但关于它的作用与副作用存在很多争议,李笑天教授根据循证医学的思路分享了关于硫酸镁的在产科应用的新循证医学证据。在治疗子痫前期与子痫方面,硫酸镁对预防子痫有效,硫酸镁不能阻止抽搐以外的并发症,要重视硫酸镁的副作用(48h)。应用硫酸镁保胎时不能延长48h,还需要评估其副作用所带来的利弊,应用要谨慎。硫酸镁在胎儿神经保护作用方面,推荐使用,一旦出现早产征兆即可应用;硫酸镁能降低大的运动功能障碍,降低脑瘫风险。硫酸镁应用时一定要进行监测,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的变化;还需要观测膝反射,尿量,血氧饱和度及神志和意识。怀疑硫酸镁中毒时,要立即停用硫酸镁,了解硫酸镁应用是否存在过错,检测镁离子浓度,必要时应用葡萄糖酸钙推注。最后李笑天教授总结到,硫酸镁的规范应用包括:规定常规剂量和用法,应用微量泵,盐水瓶上加蓝色标签,加强监测。

漆洪波教授

重庆医院

演讲主题:孕期保健指南

漆洪波教授分享了新的孕期保健指南相关内容,漆洪波教授指出孕期保健的日常安排要根据产前检查的目的来,新指南推荐进行的产前检查的孕周分别是首次产前检查(妊娠6-13+6周),第二次检查(妊娠14-19+6周),第三次检查(妊娠20-24周),第四次检查(妊娠24-28周),第五次检查(妊娠30-32周),第六次检查(妊娠32-36周),第7-11次(妊娠37-41周)。出生缺陷的预防需要采用三级预防措施,孕早期多元营养缺乏是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孕期必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2、尿常规;3、血型(ABO和Rh);4、肝功能、肾功能;5、空腹血糖;6、HBsAg;7、梅毒螺旋体、HIV筛查等。孕期备查项目包括:1.HCV筛查,2.抗D滴度(Rh阴性者),3.地中海贫血筛查,4.甲状腺功能筛查,5.血清铁蛋白,6.结核菌素(PPD)试验,7.宫颈细胞学检查,8.超声检查等。

王丹教授

医院

演讲主题:母胎血型不合

母胎血型不合极为常见,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临床症状。王丹教授分享了母胎血型不合相关诊断和处理的知识,人类血型系统一共有26个,红细胞抗原多种,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引起胎儿溶血的抗体主要是DECK。王丹教授重点介绍了Rh血型系统,Rh血型能识别的常见抗原有五种:D、C、c、E、e,抗原强度依次为DECce。母胎血型不合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胎儿/婴儿溶血所致,对母体没有影响,具体临床表现为:胎儿水肿,黄疸,贫血,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母胎血型不合,需要综合病史、孕妇检查、孕妇血清学检查、超声检查、羊水检查、新生儿血型分析等进行诊断。治疗母胎血型不合可在孕期采取宫内输血的措施;新生儿出生后采取降低胆红素、纠正贫血,严密观察黄疸等措施;还可以采取换血治疗。

董晓静教授

重庆医院

演讲主题: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治

董晓静教授分享了关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讲座,小于孕龄儿(SGA)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龄应有体重10百分数以下或低于其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SGA包括FGR(无法达到其应有生长潜力的SGA)、异常的SGA、正常的SGA。诊断FGR的指标:正确识别孕周,宫高、腹围连续3周均在第10百分位以下,胎儿发育指数,孕晚期孕妇体重每周增加0.5kg等;FGR可分为三期。处理FGR包括:病因治疗、基本治疗、药物治疗、检测和终止妊娠;药物治疗包括:抗血栓药物、硫酸镁、中药等。对于FGR的监测可以采用羊水指数、B超检查等指标,终止FGR的治疗需要评估孕妇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来综合分析,单纯FGR可以在38周左右终止妊娠。

王谢桐教授

医院

演讲主题:SOGC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获取胎儿标本或组织的产前诊断程序和技术

王谢桐教授对SOGC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专家解读,该指南的目的是用当前循证医学证据为医生及其病人提供超声引导下产前诊断取材进行遗传学诊断的母体风险和益处咨询;指南针对的患者群体主要是:血清学筛查和无创DNA高风险、胎儿影像学异常、遗传阳性异常。根据目前循证证据,总临床流产率为25-31%,进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意义重大。王谢桐教授教授分享了羊水穿刺、绒毛取样、脐血穿刺等技术的指针、优势、风险、并发症等内容,最后总结到:1.应向高危孕产妇提供不同级别的产前诊断技术咨询,让她对相应检测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及预期;2.应向高危孕妇提供相应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咨询,知青同意各项技术的利弊;3.建议高位孕产妇谨慎权衡各项技术的流产率:羊水穿刺术为0.5-1.0%,绒毛膜穿刺活检为0.5-1.0%,经皮脐带血穿刺术为1.3%(无异常胎儿),1.3%-25%(胎儿单发或多发异常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李力教授

医院

演讲主题:子宫高胀与产后出血

李力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方面最近来所取得成就,我国已经提前完成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但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高胀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需要临床医师的注意。发生子宫高胀的原因包括:1.双胎;2.羊水过多;3.巨大儿;4.其他妊娠合并症。对于宫缩乏力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包括建立静脉通路,组织抢救人员,作好记录,按摩子宫,宫腔填塞),药物治疗(缩宫素,前列腺素制剂),手术治疗(髂内动脉结扎、缝合子宫、子宫下段缝合术),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积极处理子宫高胀可以预防性使用缩宫剂,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预防性子宫按摩等措施。

李俊男教授

重庆医院

演讲主题: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胎与死产

李俊男教授分享了死胎与死产的相关话题,在我国-年死胎率为8.8%,孕周小于37周占大多数,其中2/3发生在分娩时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女性;61%的死胎发生在产前,39%发生在产时。李俊男教授总结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死胎与死产的“干货”。“干货1”:1.对可能早产的,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能降低34%呼吸窘迫综合征,减少46%脑室出血,能降低31%新生儿死亡风险;2.32周前使用硫酸镁减少脑瘫发生风险或降低脑瘫的严重程度;3.对于胎膜早破者,使用抗生素能降低12%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减少39%早发败血症风险;4.与等待自然临产相比,足月或41周后引产,能降低69%围产期死亡率,减少50%的胎粪吸入综合症的风险。“干货2”:1.缺氧早期胎儿躁动不安,表现为胎动明显增加,当缺氧严重时,胎动减少减弱甚至消失;2.胎儿从胎动消失至胎儿死亡,一般需12小时至2天左右时间,而多数24小时左右;3.胎动从减少到停止,是胎儿在子宫内严重窒息、即将死亡的紧急信号。“干货3”:重视超声检查。“干货4”:进行胎心监护,提高对异常图形的警惕程度。“干货5”:分娩过程中持续







































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wqq.com/cxfl/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