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科普早产婴儿脑瘫怎么办
早期发现诊断,早期发治疗,熠获得最好的效果。
(一)、早期诊断的时间:早期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急于诊断脑瘫一般认为出生后6个月到9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断(其中0—3个月诊断为超早期,应特别慎重,多诊断为ZKS),最迟应在1岁左右就要作出诊断。
(二)、早期症状:新生儿:哺乳困难、哭声弱、自发运动少、肌张力↑或↓、抽搐、原始反射弱或强、手握拳、四肢运动不对称1—3个月:拇指内收、手握拳、上肢内收内旋后背、不凝视、头不稳及不能竖头、俯卧位抬头45°、肌张力升高或降低、非对称姿势4—5个月:不追视、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90°、不伸手抓物、竖头不稳、坐位全前倾、下肢交叉、肌张力改变、非对称姿势6—7个月:手口眼不协调、非对称姿势、抓物即松、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残存、俯卧位不能肘支撑、拉起到坐位时头背屈、不能独坐、下肢交叉。严重者可于出生后6个月诊断出来,一般在出生一年左右诊断出来。
那么早产婴儿脑瘫日常护理应注意哪些?
1、饮食护理:
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2、功能护理:
小儿脑瘫患者动作迟缓,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加强他们的活动量,对他们进行有规律的训练。多与小儿脑瘫患者交流,对患者多进行表扬,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激发患者语言表达能力。
3、家庭训练计划:
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家庭训练计划也是脑瘫治疗办法的其中一部分。
4、康复强化训练:
脑瘫患者必须要进行规范的强化康复训练,站立姿势及行走步态要得到真正改善,从而达到不复发的效果,让患者摆脱长期服药。克服了传统和单一治疗方法的劣势,真正做到治脑更治瘫的全面有效治疗。
5、日常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小儿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
通过上面相关介绍,相信您也有了一定了解。及早发现,正确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希望,康复很重要。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早治疗早健康。
- 上一篇文章: 左侧基底节区出血
- 下一篇文章: 罕见病例外伤性双侧基底节区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