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院讯
医院院讯
二零一八年一月第一期(总共第四十三期)
喜讯:我院妇产科主任黄莉萍被评为“最美东乡人”荣誉称号。
院务时讯
立足本职,深刻领会“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我院开展十九大“微党课”学习活动
1月4日,我院十九大“微党课”学习活动在医技楼五楼会议室举行,院长吴志群就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行了宣讲,分享了对报告的体悟和感受,全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部分党员认真聆听了课程。课程的主题为《立足本职,深刻领会“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
课程上,吴志群院长首先对习总书记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简述,对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提炼和分析概括。随后,吴院长详细解读了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实质。最后,医院和医务人员密切相关的健康服务内容,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任务。
从精准扶贫到爱心捐赠——“好日子,一起过”
1月6日上午,我院连心小分队由徐从容副书记带队前往挂点帮扶村汶田村委会进行爱心帮扶活动,共送去4张新床、4个衣柜以及12套床上用品,月底,又分别送上了三台电视机。
以上物品均由职工捐款所购。我院自发动捐款以来,共收到来自全院职工的捐款元。期间,还有不少干职工通过众筹捐款平台为帮扶对象中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筹备创业资金。
精准帮扶三年,我院通过生活帮扶、产业帮扶、资金帮扶等方式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问题。现如今,贫困家庭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有的发展了养殖业,有的住上了新房子,有的换上了新棉被,有的则在疾病治疗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扶贫工作攻坚克难,我院院长吴志群、副书记徐从容带队驻村,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给出对应的帮扶措施,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党办杨凯莉)
科室动态
脑外科成功完成首例内镜下双侧脑室出血血肿清除手术
1月24日晚9点,刘跃辉副主任带领脑外科团队,由周志亮医生主刀,在一附院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内镜辅助下双侧脑室出血血肿清除加引流手术,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衡。这是我院脑外科第一次在内镜辅助下完成颅内血肿清除,医院脑外科开展的第一例手术。(外一科洪燕)
镜下完成两例肌瘤切除手术,保全了患者子宫
1月6日,妇产科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为两名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手术。其中一名患者为11cm的巨大宫颈肌瘤,在腹腔镜下完成;另一名患者为5cm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在宫腔镜下完成。两名患者均有重度贫血,选择微创方式,既减小了创伤,也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保全了子宫。(妇产科黄莉萍)
朱家平医师参加“江西省修复重建沙龙”会议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
1月21日,朱家平医师应邀参加“江西省修复重建沙龙”会议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学术主题为《下肢毁损伤后废弃组织的再利用》。朱医师以严重下肢毁损伤患者陈某为例,讲解了肢体严重损伤患者的修复与重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患者废弃组织再利用,既可更好的对废弃组织的修复再利用,又可以为患者创造有利的条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此课题得到了各位专家的认可,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在参会之前,骨科团队组织了学习讨论,李朝阳主任做了详细点评。此项课题代表骨科参与省修复重建沙龙会议并做专题讲座,标志着我院显微骨科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并达省内先进水平。(骨一病区何玉娟)
ICU成功救治一例破伤风患者
年12月11日,ICU成功救治一例破伤风患者。这是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首例破伤风患者,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好转,生命体征平稳。
11日上午,ICU转入一名破伤风感染患者,该患者因右手指刀伤后疼痛12天,张口困难、呼吸不畅入住骨科,后因病情复杂、危重转入ICU治疗。患者转入时面部肌肉紧张,右上肢肌力高,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在23时50分出现牙关紧闭、嘴唇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病情危急,值班医生在操作困难的情况下,凭着过硬的技术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在呼吸机的辅助下,患者血氧饱和度得到改善,但病情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角弓反张、全身水肿、心率增快、胸腔积液,每一个凶险的症状都有可能夺取生命。患者持续大汗淋漓和频繁抽搐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而且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医疗上:胸腔穿刺引流术、气管切开术、破伤风抗毒素、肌松药、升压药、利尿剂等的使用。护理上: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每天6次的气管切开护理;定时的翻身、扣背;随时的吸痰……翻身要轻柔,避免骨折;吸痰要轻、快、准,要及时的清除分泌物;心理护理,要与患者沟通,要多鼓励患者,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成功救治每一位患者的期盼,ICU全体医护人员斗志高昂,28天坚持不懈的与死神战斗,没日没夜陪伴在患者身旁。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平稳。(ICU张佳琴)、
麻醉科统一常用药品准备常规,
避免发生药品不良事件
年1月,麻醉科制定了科内常用高危药品准备常规,对常用急救药品和麻醉药品的配制浓度、建议用量、泵注及采用的注射器规格等进行了全科统一,并拟按分类采用醒目的各色药品标签贴,避免发生药品不良事件。(麻醉科刘特龙)
妇产科对新上岗医生和返岗助产士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及考核
为巩固医疗技术,保障医疗安全,妇产科对新上岗的4名医生和休完产假返岗的4名助产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儿复苏培训。
培训安排在每天下午3点,由冯明先、乐永清、胥彦芳等人带教,通过理论讲解、模型模拟操作等形式统一学习,巩固技能,要求达到熟练掌握。29日培训结束,全部参与培训的人员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成绩良好。
此次培训考核,既发扬了科内不断学习的良好作风,也对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妇产科胡丹丹)
医坛文苑
平时不做“低头族”传承“孝文化”
党办杨凯莉
我国从古至今都提倡“孝文化”,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育人“知孝”、“行孝”,现如今,国家更是不断倡导“孝亲敬老”文化,从以前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上升到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老人的文化、物质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高。日子越来越好,但总能听到身边的老人们说:“吃穿都不缺,就是这日子过得没意思”。
为什么?是社会在发展?是他们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还是只顾着前进的我们已经遗忘他们和遗失了一些感情?以往邻里之间你来我往的热心、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的暖心、亲人之间互相诉说的关心,是否已经被如今这一栋栋钢铁混泥土的高楼越隔越远。
有人说工作“太忙了”!
“太忙了”...
忙到几个月不能和老人、孩子一起吃上一顿饭?忙到主动打给父母一次“不敷衍”式的电话都很难?甚至乎忙到和邻居碰面相视不识,连一个招呼都没有?
我想不至于!现在人低头“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抬头面对家人交流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聚一起也都是“手拿iphone玩游戏”再不然“低头不断刷着朋友圈”,这一现象已经不是特殊而是普遍,这就是大部分老年人“看不惯手机”的原因。
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日常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介入家庭的“第三者”,而我们从以前沉迷电脑的“网虫”也变成离不开手机的“低头族”。难道手机中虚拟的游戏世界比家中的父母还重要,摇出来的“朋友”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网上流行一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我想这句话是最直接、最形象的描绘出现如今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吧!如今的聚会就是“拍照→发朋友圈→刷朋友圈→看评论→回复评论”的过程,这样的聚会模式对于年轻人已经习以为常,可能单单是回复朋友圈的留言,整个聚会过程都会“忙”的不亦乐乎,然而对于老人们而言,这样的家庭聚会恐怕有的只是被遗忘的失落感!现在的聚会拍照,恐怕不只是为了以后大家留作纪念...
国家发展、科学进步、社会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对于老人是很难跟上我们的脚步,那么,如何丰富他们的生活,使老一辈也能参与到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当中?我想生活中我们放慢前进的脚步,陪他们“说说过去、讲讲现在”,放下手中的手机,陪他们去外面看看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和祖国的大好河山。
其实,作为九零后的我,也免不了手机的诱惑,因此常常遭到长辈的不满,但却未作改变......直到后来,有一次女儿在看手机,我在旁边叫她很多遍,她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她才两岁,居然也如此沉迷于手机当中,而对我的话语毫不搭理,即使我满脸怒火,她也毫无感觉。说实话,孩子的这种行为,我很愤怒,同时也很失落,但也恰恰是女儿的这一举动就像镜子一样,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自己,理解了老人们那种被忽视的失落感。
今年碰巧“十一长假”和“中秋节”相汇,于是我决定远离手机、全心陪伴家人前往云南旅行。说实话,这次旅行很累,比我预想的累许多,虽然出发前我们规划好了路线,并且订好房、车、门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这次旅程节省不少的时间也避免不少麻烦事,为了使外婆更加舒适,还特意在当地租了辆车自驾去景点。刚开始,外婆、姨妈、妈妈的精神比我们还要好,但是没想到的问题出来了:外婆每天早餐和晚餐都有喝粥的习惯;姨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吃甜的食物,无辣不吃的她却又对云南特色的“麻”非常反感。我想经常外出的旅游的人都知道入乡随俗,因为各地口味不同,想做到人人满意几乎不可能。期间,对于“吃”特别讲究的外婆和姨妈,本来身体出现不适应的我,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有时候,甚至乎让我觉得她们很“叼”。妈妈太了解我,看到我的神情,找了个借口,单独叫我出来,并和我说:外婆她一生当中第一次坐飞机,这次她很开心也很感谢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总是说没白疼、没白疼。妈妈还说:别看外婆有时候听不清大家说什么,但她人老了心却细,你对她的一个眼神、一句言语上的不耐烦,她都会感觉的到,不要让这次旅行对她来说是个遗憾,能做到的我们都尽量满足她。我懂得妈妈的心意,之后我也耐下性子,吃饭前我都会问问店家是否有粥,每次点菜我都会特别要求菜里面不能放花椒...妈妈说得对,一点点耐心、一点点关心,老人就会很满足,我用自己七天的假期换老人一生美好的回忆,很值!回想一下: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在飞机上连续三个小时一直没休息,好奇的看着窗外,和孩子一样兴奋,我对自己说:这次旅行很完美!
母亲作为女儿,对外婆的关心、耐心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想对于“孝文化”的传承,并不需要特别重大的感人事迹,也不需要多么大的牺牲与付出。对于父母、老一辈人来说,“孝”其实就是简单的“陪伴”、用心的“交流”、温馨的“关怀”、耐心的“守护”。
心得体会专栏
初到临床,我对护理工作的感受
内一科黄鑫
今天是我来到科室的第四天,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见识到了内科的繁忙,从上午八点上班,我们的医护人员就一直穿梭在病房,没有停歇。
我们科室的病人大多是老年人,其中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占多数,还有一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病人。脑血管疾病在初春、初冬季节发病率高,引起这些疾病的诱因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不良饮食、气候等。由于这类病人自理能力差,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护理、言语和功能的训练,以及饮食上的护理,同时需要协助他们进行功能锻炼。
在工作中,我发现这些爷爷、奶奶都需要我们细心耐心的照顾,因为发病的突然和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他们不希望给子女带来负担的心理,他们有时会拒绝一些治疗,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的开导,让他们认识到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并且我们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准确的传达饮食以及疾病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相关的健康内容,从而达到更好更有效的护理。由于我们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加上长期的卧床,我们需要协同家属勤快的帮助患者翻身,以防止压疮,并解释翻身的重要性。
当新病人入院时,我们要嘱咐患者家属二十四小时陪护,尤其是他们上卫生间时要在旁陪护,防止他们摔伤。而绝对卧床的病人则更需要家属守在身旁,由于一切都要在床上进行,除了我们能做的外,一些日常的生活护理我们要与家属沟通,给予指导,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在内科,治疗的药物比较特殊,需要按照药物的性质严格控制滴数,所以巡视病房往往超出了等级护理的要求。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我还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我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护士,像我的老师一样,得到病人的信任和赞扬。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都认为做护士很简单,谁都可以做,其实不然,做一名普通的护士容易,但要把护理工作做好,做到极致却很难,它不光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要善于沟通,要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看、多学、多问、多练,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像老师们一样,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上一篇文章: 最危险的脑出血类型你知道吗都说是九死一
- 下一篇文章: 止汗生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