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1例
病案资料
患者,余某,女,38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5小时于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1月11日突发意识障碍,呼之不应,伴有恶心、呕吐,医院就诊,行头颅CT结果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给予脱水及抗脑血管痉挛等药物治疗,意识无明显好转,5小时后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神志呈昏迷状,GCS评分E1V1M4=6分(不能睁眼,不能发声,刺痛肢屈)。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直径约1.5mm,右侧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3横指。左侧肢体刺痛肢曲,右侧肢体轻瘫,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对称存在,未见膑阵挛和踝阵挛,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Gorden征阴性。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未规律服药。
头颅CTA结果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未见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排除颅内血管性病变出血。
鉴别诊断
1、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出血病人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出血的表现方式有两种:
1、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占85%;
2、颅内血肿,占15%。可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呈粉色或血色。头颅CT对确诊出血范围、血肿大小、脑梗死情况都很有帮助,表现为密度不同的同心环形图像“靶环征”是巨大动脉瘤的特征性表现。MRA对于诊断脑动脉瘤和静脉各种出血及缺血提供良好证据。颅内动脉瘤诊断有赖于DSA(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凡病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的Ⅲ-Ⅳ颅神经麻痹或后组颅神经障碍等,均应行DSA检查。
2、脑动静脉畸形:小的动静脉畸形常无症状,诊断住院依靠脑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扫描,临床症状可见:
①出血,这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在16--35岁之间发病;
②癫痫,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癫痫大发作与局灶性癫痫的发生率几乎相等,癫痫发作的原因是由于动静脉短路使脑局部缺血,邻近脑组织胶质样变;颞叶动静脉畸形的点火作用;
③头痛,多数是由于出血的结果;
④局灶症状,由于血管畸形部位、血肿压迫、脑血液循环障碍及脑萎缩而定。
入院诊断:1、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年11月12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钻孔引流术+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给予止血、预防感染及脱水、促醒等药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头颅CT结果提示颅内血肿逐渐减少及吸收。
出院时情况:神志清醒,语言欠清晰、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下肢巴斯征阳性。
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其预后受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以及治疗方法与是否及时等因素影响,基底节出血占60%左右。本病例治疗效果甚佳,但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的后遗症,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
基底节脑出血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有:
肺部感染:脑出血后病人神志不清,呼吸道不畅,早期可能有误吸现象,绝大数病人都会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加强护理排痰,以及针对性地使用抗菌素是治疗的关键。
颅内感染:发生在脑室引流病人身上,由于引流管在脑室内时间太长,加上医生无菌观念不强,往往容易发生。处理方法是脑室冲洗及抗菌素应用。
泌尿系统感染:病人长期留导尿管,较容易发生。
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病人胃管鼻饲,摄入水和电解质受到限制,易发生紊乱。经常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血中离子,以便及时纠正。
小结与讨论
脑血管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年青化需要引起重视。基底节脑出血占脑出血的60%左右,出血30ml以上,需手术治疗。
手术分两类:
1、开颅清除血肿;
2、钻孔血肿引流。破入脑室者,原则上都行脑室外引流,其目的是清除血肿以减少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损害,并降低颅内压力。
二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原则上血肿量大,需要开颅手术,术中可去颅骨瓣,以达到缓解颅内高压的目的。
脑出血病人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花费大,往往是验证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家属的服务态度与爱心的试金石。
(本病例由暨南大医院医院黄勤、杨宝应提供)
北京哪间医院治白癜风好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上一篇文章: 指南最新美国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 下一篇文章: 5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无法第一时间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