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一招就能预防中风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今年70多岁的王老伯这几天总是感觉自己心悸得厉害,而且胸口闷闷的,喘不上气来,于医院、医院进行治疗。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心房颤动,心内科副主任林伟针对王老伯的身体情况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患者胸闷心悸症状逐渐缓解,但是房颤仍然存在,考虑到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还有可能再引发脑卒中(中风),林伟建议采用左心耳封堵来进行房颤脑卒中的预防。
房颤和脑卒中(中风)有什么关系?
中风是房颤的严重后果之一。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流动性发生变化,血液中的成分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这些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到脑动脉中并堵塞脑动脉就会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产生中风。
随着老龄化的社会到来,房颤越来越常见,目前人群发病率达到1%-2%。房颤发作的时候心房“乱颤”,失去了正常的心房收缩功能。有数据表明,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无房颤者高5-7倍,每6个中风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引起的栓塞。
房颤患者中风和左心耳有什么关系?
大多数(超过90%)房颤患者中风的罪魁祸首都是左心耳血栓形成和脱落。左心耳是左心房向外凸起的口袋状的盲端结构,内壁有丰富的肌小梁,因此表面凹凸不平。正常情况下左心耳具有收缩功能,可以把进入心耳的血液排空出去。
当房颤发生后,左心耳丧失了收缩功能,血液就淤滞在这个凹凸不平的口袋里面,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血栓。房颤时左心耳内形成的血栓通常比较大,一旦脱落就顺着血流掉到周围脏器就会引起栓塞,致残致死率更高。
左心耳封堵适合哪些病人?
目前中长期的研究已经证实,左心耳封堵术预防中风的疗效和有效抗凝治疗相当,可以降低相应死亡率。中风危险因素多的房颤患者应该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抗凝禁忌症、不愿意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正规口服抗凝药仍然发生缺血性中风,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对于抗凝治疗容易出血的高危患者,也需要考虑左心耳封堵术。医院急诊科就接诊过一位房颤服用华法林过量出血的病人,该老人因突发意识不清被医院,一查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血肿并破溃入脑室”,随后出现了脑疝、尿崩,家属因此放弃治疗。林伟介绍该患者栓塞风险高,出血风险为高危,但患者高龄,未规律监测INR,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出现脑出血危及生命,这是一个惨痛教训。
左心耳封堵手术创伤大吗?
这种手术属于微创,不需要开胸手术,切口<1cm,主要通过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就可以完成手术,和平时打针输液几乎差不多。多数患者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手术,术后第二天可以下地,第三天可以出院,住院时间一周左右。
5月份,医院心内科邀请了左心耳封堵器LAmbre?的设计者、香港结构性心脏学会创办人林逸贤教授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的演示交流。并且近两月,医院房颤中心王毅主任、林伟主任医师团队已为十几例房颤患者开展左心耳封堵手术。患者只需口服抗凝药45天,无需终身口服抗凝药物,避免了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的副作用风险。
专家简介
林伟
医院
医院
温州市妇幼保健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温州分会心脏康复学组成员,温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疗,专攻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的介入诊疗。
门诊时间:
信河院区:周二上午
娄桥院区: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为八旬老人成功切除肝脏肿瘤,看医院是怎么做到的!
防患于未“燃”,医院消防安全小知识,你需要了解!
长期吃素,一患者长出硬币大肾结石!温州医生巧手“吸”石
各位家长!好消息,医院儿童疫苗咨询门诊上线啦!来源:心内科李河博
(注:图片和文字来源版权所有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Hello,伙伴们长按- 上一篇文章: 最新年首批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
- 下一篇文章: 阅片课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