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血压高没感觉反而是坏事试论ld
辛丑年春节快乐牛年大吉
这是真的?血压高没感觉反而是坏事?——试论“四诊合参”之必要文/耿创新
坊间流传一句话,血压高而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不是好事。因为一般的患者,血压高了,就会有头晕、头痛、头重脚轻之类的症状,有了症状就容易发现而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血压高无症状的患者,因为不知情,往往血压得不到及时的控制而容易出现危险。早些年,笔者对这句话是不认同的,或者说是不重视的。原因如下:一方面,从《内经》、《伤寒论》所阐述的气机来看,血压高上去,是由于患者体内有不通畅的地方,气起来想去攻通的表现。高血压不是一个病,是和某种病相伴生的,是自身要治愈这种病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血压高,是身体在进行“自我纠正”。(请参考笔者《症状的本质治疗的根据》、《黄帝内经、伤寒论治病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自我纠正”概念简介》)如果血压高上去,而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说明这时候身体的自我纠正过分了。而视症状的轻重,看自我纠正的过分程度。对于西医来说,是血管承受的压力超出了血管本身的承受能力。这时候,一般需要用药。对于《内经》、《伤寒论》来说,通过“六经辨证”,使用疏通或者收敛的药物。对于西医来说,是使用合适的降压药。如果是服用了回阳救逆的药物,导致了轻度的头晕,一般不需要处理。(请参考《服用四逆汤之后头晕、血压高是怎么回事?》)如果血压高上去,而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说明这时候身体的自我纠正的力量,也就是身体调动起来去攻那些不通畅的地方的气,刚刚合适,或者自我纠正的力量还不够足。对于西医来说,是血管的承受能力大于或者等于其承受的压力。除了患者身体本身的自我纠正可以造成此情况,我们使用回阳救逆的药物,也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和西医重视指标不同,《内经》、《伤寒论》治病根据的是“望闻问切”的症状。我们是要透过望闻问切的表面症状,推断其内在气机的虚实。所以,患者的主观感觉,一般来说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不能光看西医检查的各项指标。(请参考《医学中的两难:指标与方向——《内经》为何不强调指标》)西医对此的解释,主要是从个体的耐受性不同来说的。图片源于网络致谢
然而,笔者曾接触过一些严重高血压的患者,可以说到了中风前兆的程度,患者仍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于,已经脑卒中(脑血栓、脑出血)了,患者还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候,如果还仅仅想着患者没有大的不舒服,就没有什么问题,可就大错特错了。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错过最佳治疗的时机!年冬季的一个早晨,门诊来了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z,由丈夫陪同。他们来找我的目的是扎针。z感觉近几天右腿发木,认为是“经络不通”的问题。但是z的眼神略显呆滞、外努,并带有恐惧的感觉。两手脉象浮取极其强劲弹手。我立即给测血压,/mmhg。医院检查。当时两个人还不情愿,怪我小题大做。到了下午,z的爱人专门回来感谢我。说医院诊断出丘脑出血,据说有生命危险云云。我们印象里,可能习惯性地认为,都脑出血了,脑血栓了,应该有很强烈的突发症状吧。有些患者确实当时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但有些不会。甚至有很多人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大脑中有陈旧的梗死灶,连患者自己都不知情。患者Z,男,65岁,一天下午在家属的“逼迫”下找到我。我问老人哪儿不舒服,老人说自己没什么不舒服,家人非要让自己吃药。家属跟我说,老人曾经得过脑血栓,最近发现跌倒过几次,怕再发生中风。老人当时的脉象如图:?脉数,一分钟90次。浮取三部脉都有,3毫米宽,皮极硬,顶手。中取是大的如珠滑,极宽,满指,没有边缘,指下空,撞指往回走很明显。沉取滑过指,往回走。右手脉与左手相仿,但更宽。
测血压:/mmhg。老爷子虽然自己说没什么不舒服,但是比以前发呆,不爱说话。综合脉象和症状,我判断是脑供血严重不足,身体需要调动大量的气血去往上供应(血压高,心率快,如珠滑)。但是精亏严重,后劲儿不足(脉象中取和沉取都空并且往回走)。于是调动上去的都是虚火。虚阳外越严重,所以厥阴发挥出强烈的自保功能(三部脉皮硬而顶手)。我担心,如果不马上纠正,老爷子就快要脑出血了。因为跟这家人关系太熟了,我没有太多想,只是赶紧给开了两种降压药,然后用中等剂量的理中汤来帮助收敛。并叮嘱家属一定注意血压,三天后复诊。一夜无事。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不觉想起了Z患者。我忽然意识到,Z可能已经脑卒中了,甚至就在卒中的急性期!!我脑袋“嗡”了一声,赶紧给患者家属打电话,医院检查……还好,核磁显示,老爷子有陈旧性脑血栓和腔隙性梗塞,还有脱髓鞘改变。我侥幸逃过一劫,老爷子就是中风前兆。当然,如果真是脑卒中,我的处理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尤其是从“六经辨证”的角度看。如果说有问题,就是缺血性脑卒中极早期的的溶栓和取栓的问题。(具体原理,此文不赘)但是,如果真的是脑卒中,从程序上来说,我是有责任的。因为现在的主流医学是西医学。(具体请参考《中西医合作浅见之》)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尽管会在理论上不断地学习,在临床上仔细地辨认,也不可能一点错误都不犯,不可能对每一个疾病一眼看穿。我们的医学水平,是在临床的摸爬滚打中,在结合理论的不断反思后,一步步提高的。当然,这不是借口,我们还是会尽我们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时候,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请参考《上工治病十全九(上)》、《上工治病十全九(下)——试谈经典中医的能力边界》)为什么会这样?血压都如此高了,有些甚至已经到了中风前兆的程度了,为什么患者没有明显感觉呢?从《内经》对人体的认识来说,症状是正邪相争的表现。(请参考《成败萧何说症状》)正气和邪气俱盛,则症状强烈。比如《伤寒论》的三阳经证。如果正气很弱,即使邪气强盛,患者本身的感觉,也不会多强烈。比如下焦虚寒的少阴病。大多数人都已经是寒邪深入到少阴了,但是一般来说,也只是不太精神,睡眠可能不是很好。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没什么其他特别的不舒服。血压很高,而没什么感觉的人,就是属于后者。这时候,患者的正气很弱,虽然血压高,但是自己的感觉,并不强烈。对于西医来说也是,他们的身体很弱,末梢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感觉都很迟钝了。所以,这部分患者,血压高而没什么感觉,但是距离巨大的危险,只有一步之遥了!也就是说,前文的男性Z患者,已经到了自我纠正的极限,眼看要崩溃了(脑卒中)。中风前兆的治疗,分秒必争!脑血栓形成极早期的溶栓或者取栓治疗,以及《内经》、《伤寒论》的急救,分秒必争!脑出血早期的抢救,分秒必争!(请参考《脑溢血针灸急救及其原理》,《脑出血病志及所感——兼对中医医案的几点看法》)(脑卒中原理,脑卒中的预防、急救、后遗症的恢复,此不赘述。)《内经》、《伤寒论》,是在不接触人体内脏的前提下,透过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外在症状,推断内在的气机。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很依赖患者所描述的症状。但是,从上述的意义上看,很多患者描述的主观症状,不能准确反映内在气机的虚实(病理本质)。这也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必要性!同时也是《内经》、《伤寒论》不容易实现远程诊疗的原因,以及我们反对以“消(表面的、当下的)症状”为宗旨的理由。以上,是笔者对患者血压高而没感觉的问题的一点思考。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面对奥妙无穷的人体,我们永远要怀着敬畏之心。疾病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认识疾病的能力。燕人:耿创新.01.17写.02.11略修郑重提示: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文中方剂仅为作者学术理论的实践,非中医人员请勿试药,中医人员请勿以此特定病案的方剂套用到自己患者身上!欢迎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作者对所发文章保留版权,盗版必追本期编辑:陈墨友情集结号
梁漱溟学习梁漱溟
耿创新
王正龙先生入室弟子
临床之余,致力于
《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的传播
点这里,进入讨论区,一起聊中医本期话题:高血压咋回事?留言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静乐一男子丘脑脑出血,现发出求助请帮帮我
- 下一篇文章: 脑神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