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丨星桥分院康复病区成立,82岁高龄患
12月19日,“浙大二院余杭康复中心星桥分中心”与“浙大二院社区康复指导病区”相继揭牌,余杭一院医共体星桥分院康复病区正式启用。
星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栋,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胡一来,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盛富根,区卫健局副局长张蓓,余杭一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以及医共体总院全体领导班子,浙二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徐昕等出席揭牌仪式。
周边百姓今后可在家门口
享受到余杭一院乃至浙大二院
同质化的康复治疗服务
平米康复指导病区
26张床位
3大康复治疗区
浙二康复医疗资源下沉
医共体同质化管理
……
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这里的便利与实力!
突发脑溢血,余杭一院快速救治双向转诊让居民回到社区康复治疗
“我妈原先左侧半边身子几乎没有知觉,这两天可以抬手了。”余杭星桥街道的李阿姨陪着陶奶奶在余杭一院医共体星桥分院康复科治疗后,直言:“医院治疗后,到星桥中心继续住院康复治疗,不仅我们照顾她变得方便了,而且总院、分院康复项目一样,治疗有保障,我们也安心。”
原来,家住星桥街道的82岁陶奶奶,11月19日晚在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呕吐,家属拨打送至余杭一院急诊就诊。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奶奶的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余杭一院神经外科会诊考虑暂时没有出现手术指征,以护脑、改善脑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陶奶奶的病情平稳,但有左侧偏瘫的后遗症,为进一步改善她的生活质量,12月7日,奶奶转至康复科继续予以针灸、康复锻炼等对症支持治疗。
李阿姨听说余杭一院医共体星桥分院新开了康复病区,为了方便照顾决定转到星桥分院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12月15日,余杭一院医共体总院通过双向转诊平台,由车将奶奶转诊至星桥分院。恰巧,陶奶奶住院期间的经管医生吴萍也从12月中旬开始到星桥分院开展为期6个月坐诊,陶奶奶见到吴萍后更安心了。
居民不出社区享受优质康复治疗
余杭一院中医康复科是浙大二院深度融合学科。自年融合以来,在浙二康复科周游主任、浙二康复病区副主任熊冰的带领下,实现了由传统康复为主向中西医结合康复并重的模式转变,与浙大二院形成了良好的双向转诊服务体系,为余杭的市民提供浙大二院同质化的康复诊疗服务。为了真正能让群众不出社区享受优质康复治疗,今年余杭一院康复科与星桥分院康复科深度融合,并于7月开始建设星桥分院康复病区。
启用后的余杭一院医共体星桥康复指导病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开放床位26张,设有物理治疗区(PT)、作业治疗区(OT)、传统康复治疗区。浙大二院及余杭一院医共体总院将派驻8名专家,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星桥分院康复病区将开展康复评定与诊断、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有氧训练、平衡训练、神经生理疗法、软组织牵拉技术等)、物理因子治疗、冬病夏治、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吞咽障碍治疗等;传统医学治疗技术:针灸、针刀、推拿、冬病要治、中药熏蒸、中药穴贴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余杭一院医共体通过星桥分院康复指导中心规范治疗,让基层康复技术得到更专业的提升,让居民不出社区享受优质康复治疗。
医共体内同质化学科管理让群众有“医”靠
年2月,余杭一院与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医院医共体。医院在打通医共体建设的“任督二脉”,落实“人、财、物”统一管理,上下互通,真正做到“一家人”。在医共体内信息一体化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医院不断围绕患者的需求,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实行垂直化管理,让“病人跑”变“专家跑”,实现同质化管理,将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延伸。
今年,余杭一院继续寻找患者的脚步,结合分院特色化发展需求和学科需求,建立“医共体内学科融合”,推进医共体三分院差异化发展。目前融合学科涵盖妇科、口腔科、检验、儿科、康复科、药剂等6个学科。截至目前,余杭一院医共体各分院开展新技术34项,分院发展项目近20项。
让“病人跑”变“专家跑”
提供专科技术支持
为居民提供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
到健康促进的“全过程”连续综合服务
成为老百姓的“医”靠
做好健康“守门人”
余杭一院医共体不懈努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惨近日南盛1男子,房屋装修时从高空坠下
- 下一篇文章: 脑卒中治疗方法大揭秘,预后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