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下加装延长导管的丘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
丘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多见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患者。丘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出血类型,占脑出血的20%~25%,丘脑出血后会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出血后大多呈球形、类球形或橄榄球形。丘脑出血较壳核出血为重,头部CT检查可明确丘脑出血的部位、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侵入内囊等,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丘脑出血易破入脑室。血肿局限于丘脑的预后较好,侵入基底节预后欠佳,破入三、四脑室的预后不良。
丘脑出血因其部位深在,既往治疗大都选择非手术药物治疗,随着显微技术的开展,部分选择开颅手术或内镜下手术,但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暴露血肿所引起的手术通道的损伤不可避免,丘脑及其周围纤维束在出血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破坏,使得开颅手术的应用受到了局限。现代计算机三维成像及出血定位技术的发展为丘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带来了机遇和发展,一大批神经内外科微创专家逐渐走向临床治疗的前沿,引领着脑出血微创的发展。
现就我科在丘脑出血的微创治疗以一例病例汇报如下:
汤XX,女,53岁,以“晕倒伴言语不清2小时余”于年6月17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脑梗塞”病史6年余,“脑出血”病史4年余,BP/mmhg,GCS10分,颈强,双侧瞳孔左=右,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力2级,双侧巴氏征阳性。
入院时CT
经非手术治疗3天余,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至浅昏迷状态,考虑颅内出血水肿进一步加重,周围神经功能继发性损伤所致,拟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
为了穿刺治疗的精准性,我们也是“拼了”
复查的颅脑CT
三维重建出血量约10ml
设计穿刺导板与血肿关系
手术中准备配合穿刺导板用的延长导管
组合装的导板及延长导管
术中穿刺中10ml丘脑血肿
术后引流顺利
术后15小时复查的颅脑CT
术后引流管与术前血肿三维融合重建
红色的为术前血肿、绿色的为术后引流管、蓝色的为术后15小时的血肿
术后15小时,计算血肿清除率为50%
术前三维与术后引流管融合重建
术前血肿与术后引流管三维重建融合,验证术中穿刺与术前模拟穿刺的误差
3D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二维CT片下的微创手术治疗,从高纬度实现降纬度打击血肿,提高了穿刺手术的精准性,缩短了年轻医师成长的曲线,从多年的积累手术经验“无它、但为手熟尔”,因为3D技术的应用而使高难度穿刺技术,扁平化,3D技术的应用使基层医生成长更快、患者受益更明显......
患者术后尿激酶应用中,患者意识好转,进一步治疗中....,后续明日
- 上一篇文章: 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这三类人必看
- 下一篇文章: 医案启示眼底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