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病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神经医学社区

致力于帮助神经科医生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患者不会像老师讲的那么典型

王先生半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流涎,3小时前突然感到头痛头晕,随即出现意识丧失伴有四肢抽搐,小便失禁。五分钟后四肢抽搐停止,恶心呕吐三次均是胃内容物,医院。

病人立即做了脑CT,发现是脑出血……

说好的剧烈头痛呢?说好的喷射性呕吐呢?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

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多数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的情况下发生。因为脑动脉的外膜及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血压升高时血管容易破裂,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

②颅内动脉瘤:主要是先天性的动脉瘤,多数是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外伤性动脉瘤。动脉瘤经过血液漩涡和血压的冲击,常使其顶端增大破裂。

③脑动静脉畸形:因为血管壁发育异常,所以说比较容易出血。

④其他:脑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脑肿瘤细胞侵袭血管或肿瘤组织内的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发病情况

①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

②发病前常无预感:少数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大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生。

③起病突然:往往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呼吸深沉带有鼾声。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特征分为如下。

⒈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血管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占脑出血50%~60%,壳核出血最常累及内囊而出现“三偏征”即偏瘫(92%)、偏身感觉障碍(42%)、偏盲。具体来说,偏瘫:即出血病灶对侧肢体发生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即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如果出血量小(30ml),临床症状轻,预后较好,出血量大(30ml)时,临床症状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占位效应,也可引起脑疝。破坏丘脑下部及脑干,出现相应症状,甚至死亡。

⒉丘脑出血:占脑出血24%,常表现为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等)、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情感障碍等)和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注视麻痹等)。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可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有多尿、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状,病情往往危重,预后差。

⒊脑干出血:约占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剧烈头痛、眩晕、复视、呕吐、一侧面部麻木等。出血量常先从一侧开始,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头和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这是脑桥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双侧面部和四肢瘫、两侧瞳孔极度缩小高热昏迷等症状,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头和双眼回到正中位置,对光反射存在。

⒋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10%,多见于一侧半球,尤其以齿状核处出血多见,常开始为一侧枕部的疼痛、眩晕、呕吐、病侧肢体共济失调,继而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说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由于临床表现并不具备明确的特征,诊断存在着一些困难,凡是高血压患者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呕吐,严重眩晕,凝视麻痹,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无明显瘫痪者需要考虑小脑出血的可能,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

⒌脑叶出血: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脑叶出血并不少见,占脑出血的5%~10%,年轻人多由血管畸形(包括隐匿性血管畸形),烟雾病引起,老年人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淀粉样血管病等。可发生在任何脑叶,出血的部位以顶叶多见,以后依次为颞、枕、哦耶,40%为跨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

⒍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5%,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皮肤发紫或苍白,出血量大时立即昏迷或者昏迷加深,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双侧瞳孔缩小,四肢肌张力高,病理反射阳性。

关于脑出血的检查,主要是脑CT扫描,是临床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早期是呈高密度出血影。头部CT、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出血部位、范围和出血量,对于多灶性脑出血以及脑出血合并脑梗塞诊断明确,可鉴别脑梗死和脑肿瘤,并且可以检出同时存在的脑水肿和脑移位。脑CT于1周后呈现低密度或囊性变;MRI检查有助于区别陈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

那么脑出血该怎么治疗呢?

⒈对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尤其是发病后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并且要避免各种刺激,保持环境安静、安全,还要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防止颅内出血和血压增高而导致再出血。

⒉调控血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是脑出血后导致颅内压增高,为了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性反应,所以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应用降压药物降血压。但是当收缩压超过mmHg或舒张压超过mmHg时,可以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如硫酸镁等,急性期后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以系统的用降压药物。

⒊控制脑水肿,因为脑出血之后由于脑实质内突然出现了血肿的占位效应,引起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压急剧增高时,可出现脑疝,这是危及生命的。因此,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可选用:

①20%甘露醇~ml,快速静脉滴注,3~4次/日

②病情比较平稳时可以用甘油果糖ml静脉滴注,1~2次/日

③呋塞米20~40mg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1~2次/日

当脑出血时,在应激状态下过度的交感神经刺激,释放促肾上腺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另外,高颅内压使血中胰多肽升高,胃酸分泌增多,也可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因此,脑出血时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这时候可以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静脉滴注,对预防和控制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脑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他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轻症患者治疗后可明显好转,甚至恢复工作,而中至大量的脑出血,发病后一个月内的病死率为30%~35%。

医生汇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专家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wqq.com/jbzd/1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