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使出了洪荒之力,那你可有应对之
虽然已经入秋,但是这几天还是热的不要不要的,秋老虎似乎在做最后的挣扎,已然使出了“洪荒之力”,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中招了。这不,四院急诊重症团队最近抢救病人中,以脑出血和药物中毒为主,这两者与秋老虎又是什么关系呢?
天气闷热,情绪也“中暑”了
8月13日,家住新北的钱女士因为琐事与他人发生争吵后,一时气不过自服了ml甲胺磷,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四院抢救治疗。而据四院急诊部副主任季一娟介绍说,最近一周连续收治了4例自服药物中毒的患者,都是女性患者,个别既往有精神疾患病史,在服药前大多有和他人发生争执的情况。其实,高温天气,不仅会使人汗流浃背感到不适,也会导致情绪不稳,甚至发生“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是指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毒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出现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自我伤害现象或者冲动暴力行为。精神病学专家的研究也发现,当气温持续偏高时,精神病人情绪变化的频率也明显增加,焦躁不安、失眠、易发脾气、自虐(含自杀)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
”有三类人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中暑,
如果你是其中之一,
不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方法,
给情绪“降温”
1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高温环境更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
2平时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人,这类人对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在高温环境下焦躁不安。
3不善于沟通的人,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无法将负面情绪通过倾诉等方式合理释放,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情绪失控。
★预防“情绪中暑”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根据高温及昼长夜短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娱乐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适当睡午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可提高对外界变化的心理适应能力。
其次,要接纳周围高温环境,做好情绪的“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平和心态,做到“心静自然凉”,还要懂得情绪自控,就是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感到烦躁或情绪失控时,告诉自己停下来,要给情绪“降温”,可以转移注意力,如找知己倾诉、做义工,做自己喜好的娱乐活动,如游泳、散步、看电影、练瑜伽和书法等。
★夏季,高血压脑溢血患者也增多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发病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在很多人印象中,脑溢血秋冬季高发,然而近几年发现,夏季特别是高温时段,脑溢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最近几天,四院神经外科就收治了3例脑溢血的患者,其中两例均是在入秋后第二波高温天气,在厂里闷热的工作环境中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医院检查发现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四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是旌介绍说,可能与室内外温差大有关,夏季室外烈日炎炎,室内空调送爽,室内外温差过大,血管不堪重负。当患有高血压病史的市民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发生扩张,而当猛然进入空调房间时,血管就会快速收缩,从而使血管脆性增大成为脑溢血的一大诱因。
医生提醒市民高温天气,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从高温环境进入室内后,不要长时间对着空调直吹,以免血管剧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此外,高温季节发生脑溢血可能还与出汗多,血液变得黏稠,血流助力加大,造成脑部小动脉壁压力增大,再加上燥热的外界环境容易使人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睡眠不足、食欲下降等,导致血压调控能力下降,一旦遇到情绪激动或者体力活动过度等因素时,就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上升,从而引发脑溢血。
在医院收治的脑溢血病例中,有80%甚至更高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但是平时不注重监测血压变化,凭感觉服药,甚至以为夏季血管会扩张,血压会下降,而自行停药。高血压患者服药一定要坚持监测血压变化,并遵从医嘱服药。
时间就生命,时间就是大脑。脑溢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果患者出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口水、走路不稳,口齿不清、答非所问或者突然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时,医院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昏迷时,可以将患者平卧在床上头偏向一侧,切勿为了弄醒患者而猛烈摇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来源:医院
常州市卫生计生委
- 上一篇文章: 全城急寻医生这个嘉兴男子连自己的孩子都
- 下一篇文章: 一个好媳妇文明一个家风采展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