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一、白细胞的作用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二、诊断
正常成人白细胞数为(4~10)×/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个,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三、临床表现
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心悸,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
四、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升白细胞药物,如口服利血生
(2)用G-CSF和GM-CSF皮下注射促进细胞生成。
2、中医药治疗
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或极度衰弱,经常发生
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五红汤:20颗红小豆、20颗枸杞、20颗红皮花生、5颗红枣、1-2勺红糖放在一起加水煮。开锅后转小火,炖20分钟。可以每天喝一到二次。对贫血以及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都有效果。五红汤”,有补血、养颜以及抗癌的功效。
五、护理
1、心理护理。化疗前为患者讲解与化疗有关的知识及化疗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使其有心理准备。化疗时为患者讲解化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化疗结束后,数日内仍为毒性反应高峰期,应根据医嘱定时检查血象,观察体温变化及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和大便颜色变化,并协助医生观察每日血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皮肤护理。抗肿瘤药物引起患者白细胞下降,粒细胞缺乏的同时,常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因此,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后,用干棉球压迫针眼5min以上,并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预防皮肤感染,特别注意会阴、肛门的清洁,防止肛周脓肿,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4、口腔护理。口腔黏膜溃疡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时累及咽喉,严重影响患者饮水、饮食及日常生活。因此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餐后用生理盐水或口泰溶液漱口,刷牙应选用软毛或海绵牙刷,动作轻柔,刷牙时间宜在进食后30min内进行,避免刺激性饮食,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发生口腔溃疡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次含漱3-5min,漱口后局部涂锡类散或庆大霉素,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防止牙龈出血。
5、加强药物治疗护理
(1)用抗生素防止感染。遵医嘱每日静滴抗生素,根据需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及做过敏试验,做到剂量正确,严密观察各种药物的副反应。
(2)及时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如惠尔血、赛格力等,了解药物副作用,保存方式,给药途径,准确用药。
6、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在化疗期间除对症使用防止呕吐及促进食欲的药物外,应特别注意病人的食欲,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在食品的烹调上,做到色香味俱全,努力增进患者食欲,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下推荐几种对升高白细胞有帮助的食物:
7、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
(1)定义。指为防止易感者受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感染而设计的隔离。主要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我们科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极易合并感染,当白细胞小于1.0×/L时就要进行保护性隔离。
(2)环境的清洁消毒
(3)工作人员出入室要求。
(4)隔离期生活指导。培养病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便后、饭前清洁手,不随地吐痰和弃物,常修剪指甲,随时用漱口液漱口等,自觉维护自身和环境的洁净。让病人明了用无菌饮食的目的是预防肠道感染,指导和协助病人吃水果要吃易去皮的,可经浸泡消毒后去皮食用。三餐均经高温消毒,饮用水必须烧开灭菌。不吃刺激性饮食。隔离期间活动范围缩小在隔离间内,一切日常生活均需护士给予协助,此时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常出现各种治疗反应,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等,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5)解除隔离指导。病人出隔离室时身体尚虚弱,要指导继续保持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控制减少接见探视者,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冷暖变化时增减衣被,以防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
化疗是肿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白细胞减少是化疗过程中较常出现的反应症状,因此,做好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护理至关重要。
- 上一篇文章: 脑瘫的全面认识,如何开速恢复健康身体新需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化疗会导致白细胞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