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中主任防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主持人:欢迎大家收听天水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问诊》节目,我是主持人玉清,今天我邀请到的嘉宾是天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彗中给大家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
李主任: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妊娠28周至生后7足天)因窒息而导致的大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本病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婴幼儿疾病至残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表现为兴奋增强、肌张力正常或稍增高,中度变现为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重度可有昏迷、肌张力松软、频繁惊厥等;存活者多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学习困难等。
2、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原因是什么?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
(一)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或产时大出血、心肺疾病、重度贫血或休克等。
(二)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三)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型等。
(四)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五)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六)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变)、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缺氧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的核心,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可发生在围产期各个阶段,和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环境和分娩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有人报告,不同时间发生缺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一般出生前20%,出生前并出生时35%,出生时35%,出生后严重的心肺等疾病引起的占10%。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一).脑血流分布不平衡,根据缺氧缺血的严重程度,机体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代偿。如轻-中度时存在潜水反射,即体内的血流重新分布,首先保证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如基底核、丘脑、脑干和小脑等。当严重缺氧持续存在,代偿机制丧失,首先保证脑干等生命中枢的供血,脑损伤易发生在上述代谢最旺盛的部位。
(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不完善,新生儿的脑血管自主调节范围较小,此外,缺氧缺血导致的酸中毒和低灌注压可使脑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即使轻微的血压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脑组织的末梢血管的灌注,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而引发颅内出血,及脑缺血引发的脑损伤。
(三)脑组织代谢改变,葡萄糖是脑组织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唯一的能量物质,缺氧时脑组织的无氧酵解增加,组织内乳酸堆积、ATP产生减少,细胞膜上钠钾泵、钙泵功能不足,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及毒性水肿。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什么症状?
(一)多为足月儿、具有明确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其中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HIE临床分度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意识
兴奋、抑制交替
嗜睡
昏迷
肌张力
正常或稍高
减低
松软或间歇性伸肌张力增高
原始反射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活跃
正常
减弱
减弱
消失
消失
惊厥
可有肌阵挛
有
明显,可呈持续状态
中枢性呼衰
无
有
明显
瞳孔改变
正常或扩大
正常或缩小
不对称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前囟张力
正常
正常或稍饱满
饱满、紧张
脑电图
正常
低电压,可有痫样放电
爆发抑制,等电线
病程及预后
症状在72小时内小时,预后好
症状在14天内消失,可有后遗症
症状可持续数周,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后遗症。
(三)脑水肿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征性病变,前囟饱满、间隙增宽、甚至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左右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且持续时间较长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且死亡率较高。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颅脑超声检查: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1.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有脑水肿。
2.脑室周围高回声区,多见于侧脑室外角的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散在高回声区,由广泛散布的脑实质缺血所致。
4.局限性高回声区,表明某一主要脑血管分布的区域有缺血性损害。
(二)脑电图:生后1周内检查,表现为脑电图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2周内完全恢复者,预后一般较为良好。脑电图表现为“爆发抑制”、“低电压”、“电静息”等严重改变,尤其持续时间较长者,预示预后险恶,后遗症严重。脑电图较为经济、简便及有效,对预后有指导意义。
(三)头颅CT:有助于了解颅内出血的部位及程度,对识别基底节丘脑损伤、脑梗死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生后4~7天检查为宜,可分为四级:①正常:脑实质所有区域密度正常;②斑点状:区域性局部密度减低,分布在两个脑叶;③弥漫状:两个区域以上密度减低;④全部大脑半球普遍密度减低,灰白质差别消失,侧脑室变窄。有病变者3~4周宜复查,如果出现脑空洞、萎缩性改变,预示预后不佳,临床后遗症会相继出现。CT图像清晰,价格适中,但不能床旁,有一定量的放射线。
(四)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变性质与程度评价方面优于CT,对矢状旁区和基底核损伤的诊断尤为敏感。此外,近年来,弥散MRJ成像(DWI)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生后初期(24小时内)即可提供直接和重要的影像学信息,它所需时间短,对缺血脑组织的诊断更为敏感,生后1天即可显示为高信号。MRI可多轴成像,分辨率高,无放射线损害,但检查需要时间长,噪声大,检查费用高。
(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需动态观察V波振幅及V/I振幅比值,若持续偏低提示神经系统损害。
(六)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增高,此酶是脑组织损伤程度的特异性酶。
6、如何治疗
(一)一般治疗(加强监护及呼吸循环支持)。
(二)控制惊厥。
(三)控制颅压增高。
(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等。
治疗必须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治疗10-14日,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治疗14-21日或更长。治疗开始得愈早愈好,一般应在生后24小时内即开始治疗。尽量避免生后各种病理因素加重脑损伤。
7、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果及时干预,症状大多在3天内就会逐渐消失,一般也不会有后遗症。如果是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在经过治疗1周后症状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超过1周,就有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癫痫、脑瘫等后遗症。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遗症与重度的不同,它的后遗症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在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之后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如果是重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侥幸存活,也会出现智障、脑瘫、癫痫等后遗症,并且病症十分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抢救成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所表现,而是在宝宝长大的过程中,运动和智力发育不能达到同龄儿应该达到的标准时,才慢慢表现出来。
所以家有患儿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等到后遗症出现了再进行康复训练,应该在治疗后就开始早起干预,定期检查宝宝的智力发育。
8、如何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绝对比治疗要重要得多,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预防工作呢?
首先就需要在怀孕期间注重产检,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
其次是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及时进行处理。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
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生后窒息的新生儿,要力争在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张力减弱、以及原始反射不易引出,便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早给予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存活者中后遗症的发生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因为宝宝在围产期出现窒息而导致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对新生宝宝的健康成长构成很大的威胁,其后遗症中有让人闻之色变的脑瘫,让宝宝智力低下,出现语言障碍。宝宝出现脑损伤,对于有窒息缺氧史的宝宝,妈妈一定要对宝宝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锻炼和定期随访。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文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