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照顾爱哭闹难带的早产宝宝

李晓莺

医院

新生儿啼哭通常被认为是表达感觉及需求的一种方式,在生后第1周,啼哭主要发生在傍晚时分,第2周左右明显,生后第6到8周达高峰,每天平均啼哭时间-分钟,到12周之后,降低到每天1小时,大多数在3-4月消失。

通常各种原因都可能引起啼哭,例如疲劳、饥饿、过冷、过热、尿湿、疼痛、感冒、喂养不当、神经系统成熟延迟等。

新生儿啼哭属于一种正常现象,早产宝宝生后先在监护室度过,宝宝出院回家后,有些宝宝爱哭闹,不易安抚,常急的宝妈“焦头烂额”,那么怎么照顾一个爱哭闹、难带的早产宝宝呢?

01

早产儿宝宝爱哭闹首先与其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孕40周足月分娩时,新生儿神经细胞数量达成人水平,早产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没有足月儿成熟,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神经反射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神经发育越不成熟,故早产宝宝易出现哭闹、不易安抚等情况。

且早产儿啼哭高峰约在校正胎龄6周时,正值刚出院。早产宝宝随日龄增加,神经系统渐发育到足月儿水平,此后还会出现追赶生长,到1-2岁可达到同龄足月儿水平。

02

其次早产宝宝因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需长期静脉营养,住院期间虽采用鸟巢式护理,但仍不及母亲怀抱温暖,故宝宝回到母亲怀抱会更有安全感,更舒适。

针对这种情况,照顾早产宝宝的母亲要以正确的姿势拥抱孩子,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因母乳易于消化,最好哺乳母乳;如无母乳可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少食多餐。

早产宝宝视听觉发育还不成熟,喜暗好静,应减少声光等不良刺激。

有研究显示给早产儿唱摇篮曲、经常做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可使宝宝更快入睡,助于安抚宝宝。

03

还需警惕早产宝宝哭闹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如肠梗阻、腹股沟斜疝嵌顿、胃食管反流、阑尾炎、微量元素缺乏等,家长判断困难时需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wqq.com/cgal/1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