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对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预后的价值
自发性脑内出血(ICH)是一类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目前尚缺乏判断其预后的有效指标。错误的治疗决策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的出血严重程度、高龄、感染和使用抗凝药物等均可影响患者预后,评估病情的实验室指标还不明确。文献报道,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与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呈正相关,与自发性ICH的预后关系有待研究。近期,芬兰Oulu医院的PekkaL?pp?nen等临床医生对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就诊于该医院的自发性ICH患者在入院时测定的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表在年12月的《JNeurosurg》上。
研究对象排除以下几类患者:1医院覆盖区域以外;2患有颅内肿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友病或颅脑损伤者;3在发病24小时内未获取CRP指标者;4开颅术后检测CRP者。最后纳入例,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华法林逆转和预防血栓栓塞等处理后,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引流术。收集下述临床数据用于统计分析:1影像学资料,包括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有否脑室内出血;2病情严重程度,包括GC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和房颤等既往病史、抗凝等药物使用情况以及CRP水平;3预后,包括死亡、出院后3月内门诊随访康复情况;其中,GOS评分5分为恢复良好,1~4分为预后不佳。
术后3月GOS评分结果,例(24%)预后良好,例(76%)预后不佳。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年长、糖尿病、心脏疾病、使用华法林、高CRP、低GCS评分、血肿体积大、脑室内出血和血肿清除术后并发感染与预后不佳有关。上述预后因子也同时影响CRP水平,在心脏病、糖尿病、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中发现CRP水平显著升高,血肿体积与入院时CRP水平呈正相关,GCS评分与发病24小时后的CRP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长、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低、血肿体积大、并发脑室出血、非皮质下血肿以及入院时高CRP水平均是预后不佳的预测因子。其中,CRP水平每升高10mg/L,预后不佳的风险就提高1.4倍(表1)。此外,入院后3天CRP显著升高的患者往往预后不佳,这部分患者多并发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表1.自发性IC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虽然存在多重因素影响CRP水平,但该研究结果表明,入院时高CRP水平是自发性ICH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提示价值。该研究样本量大,因素分析全面,统计方法合理,因此结果具有较大的可信度。
(医院泽铭编译,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白癜风哪家最好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 上一篇文章: 女大学生宿舍产子,20天后身亡原因让
- 下一篇文章: 新生儿常抽风警惕脑出血